孩子胆小害怕,我该怎么办?
来源: | 作者:冯颖 | 发布时间: 2022-01-10 | 17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棒棒已经是个5岁的小男子汉了,可还是一直要妈妈陪睡。他绝对不敢一个人进没开灯的房间,房间里就算亮着灯,他也要有人陪着,还不准关门。上厕所、洗澡,都要妈妈陪着,妈妈一走开他就哇哇大叫,总是喊着“我怕!我怕!”

 

我们都希望孩子勇敢大方,尤其是男孩子,总觉得这样才能保护弱小、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偏偏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和棒棒一样,他们怕黑、怕狗、怕怪物、怕强盗、怕野兽、怕跟陌生人说话、怕很多很多我们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代代流传的宝贵品质之一,就是“恐惧”,因为它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孩子知道,黑的、危险的地方不要去。遇到危险的人、危险情况的时候,要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这说明孩子有能力保护自己,更说明孩子在智商和情绪方面都发展得很顺利。

    

当然,我们都同意“该警惕的时候警惕”,但是不该怕的时候就正常点呗,像一些温柔的小狗、家里的房间、爸爸妈妈的朋友,真的就没必要害怕了吧,可孩子偏偏也是怕得要命!

    

那么,孩子到底在怕什么呢?他为什么害怕?我们又该怎么帮助他们呢?今天,我们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孩子恐惧感的来源,并为父母们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一,丰富的想象力。

和棒棒一样,“怕黑”几乎是每个小朋友都有的经历。如果你问一个孩子:“黑暗里有什么呀?”他会告诉你:“有魔鬼、有幽灵、有怪物、有强盗、有坏人、有食肉恐龙……”仿佛黑暗中隐藏着世界上所有可怕的东西!对小朋友来说,黑暗,是一切恐惧的来源!

    

为什么小朋友会怕黑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年人很容易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出来的。但是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他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特别容易把所有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当真!

    

想象力丰富,这是儿童“怕黑”的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在4~12周岁的孩子中,怕黑的比例高达73.3%。而在8~12周岁的孩子中,怕黑的比例居然也高达79.4%!

  

因为想象力而怕黑的孩子,他们可能很难说清楚具体在害怕什么,所以我们不用非得弄明白孩子害怕的是什么,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解决问题:

  

1. 了解孩子宣泄恐惧的表现形式。

哭泣是孩子的自我康复机制,在被恐惧笼罩的时候,孩子同样需要通过他的自我康复机制来宣泄恐惧。他会发抖、干号、出汗、发脾气,甚至还会打人。这个过程可能看起来乱糟糟、闹哄哄的,但是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只要有机会让孩子把恐惧感宣泄出来,这个动不动就发脾气、胆小怕事的孩子就能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全面的改进。

    

2. 不要制止,请支持、陪伴孩子完成宣泄恐惧的过程。

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紧紧抱着他,让他感觉安全。如果孩子拼命推开你,你也不要离他太远,在尽可能近的地方陪着他,以便在他稍稍平静下来时可以抱住他。你可以告诉孩子:“我会陪着你,我会保护你,你是安全的!”

    

3. 平时,在游戏中练胆量。

孩子在非常害怕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陪伴他完成宣泄恐惧的过程。而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平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宣泄恐惧,比如:给孩子讲“怕黑”的绘本故事,看相关的动画片,比如《怪物公司》,这些都可以让孩子通过体验主人公的经历来相对安全地“经历”恐惧。

    

你可以鼓励孩子把黑暗里的东西画出来,画什么都可以。当孩子把那些怪物、妖怪、可怕的东西画出来之后,宣泄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还可以和孩子在比较黑的屋子里玩游戏,比如,关上灯但开着门,和孩子一起在他的房间里找东西。当孩子很有把握地把我们要找的那条蓝裤子、那本故事书找出来之后,他对这个房间的恐惧感也就没这么大了。

    

压抑恐惧只会让恐惧深埋在孩子的内心,宣泄出来他才有勇气去面对恐惧。在我们的陪伴下,孩子的恐惧会通过这样的宣泄一点点减缓。在我们的怀抱中,让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恐惧,也会有助于他们获得自信。

 

第二,生命早期被惊吓的经历。

难产、早产、一出生就进保温箱治疗、割包皮手术……这些身体所经历的恐惧感可能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但这类原因我们往往很难察觉到。

    

孩子不可能告诉我们说:“我怕得要命,就像当年我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憋了三个小时那次一样给吓坏了!”但是,只要别的孩子挤到了他、碰到了他,或者一到人多拥挤的地方,他就会惊慌失措,吓得要命。

    

除了上面所说的在出生过程中遭遇的身体伤害之外,孩子们也很有可能因为曾经被扑上来的大狗吓到,所以现在害怕一切小动物,就算那是一只正在睡觉的小兔子。他也有可能不敢跟爸爸单位的叔叔说话,因为他长得特别像电影里的杀人犯!他害怕一个人睡觉,因为前两天在新闻里看到了半夜地震的新闻,有个小朋友在睡梦中就被压死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因为被惊吓而产生的恐惧呢?

 1. 平时不要用魔鬼、怪物来吓唬孩子,不要把孩子关小黑屋来惩罚他。这些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黑、怕鬼的情绪。

 2. 尽量避免让孩子看恐怖节目、灾难新闻、暴力新闻。

 3. 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我们可以坦率地承认我们小时候也曾经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不怕了。这会让孩子放心,也更有信心克服恐惧心理。

 

第三,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有些孩子从小就和爸爸妈妈分开,或者爸爸妈妈常常吵架,家里经常更换保姆,这些事情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阴影。他们很难和别人保持密切接触,也很难信任他人、依赖他人。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戒备”的状态,很难融入新的班级或者小朋友玩耍的队伍。对于这类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

    

1. 尽可能把孩子留在身边。

安全感是我们能带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它能支持孩子排除一切困难、走向独立!

    

2. 控制好我们的情绪。

都说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好好爱我们的另一半,好好说话、好好沟通,孩子也会受益无穷的。

    

3. 提前告知孩子生活中的变动。

如果家里有搬家、更换保姆这样与孩子有关的巨大变动,请提前跟孩子打招呼,可以在搬家前多带孩子去熟悉新家周围的环境。在更换保姆之后也不要只把孩子一个人留给新保姆,妈妈尽可能多过渡一段时间,等孩子和保姆熟悉起来之后再放手。

    

4. 不要传递你的害怕情绪。

如果妈妈特别害怕某种东西,这种强烈的情绪也会迅速传递给孩子。妈妈怕狗,每次见到狗就手心冒汗、双腿发抖。那么她的孩子就有很大可能也怕狗。如果妈妈怕高,不敢坐摩天轮、在高层靠近窗户就两腿发抖,那么她的孩子也有可能怕高。

    

情绪的传递是相当迅速又准确的,不需要我们用说的,仅仅是我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气起伏,孩子就已经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了。所以,如果妈妈怕狗怕高,爸爸要让孩子看到他和狗狗玩耍嬉闹的场景,也可以主动带孩子坐摩天轮。让孩子也能接收到爸爸和这些对象相处时的快乐情绪。孩子慢慢会知道,妈妈可以怕狗狗,但我和爸爸也可以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