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她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工作后接触陨石,亲手触摸“星星”;她组团到戈壁滩捡陨石,数次在无人区遇险,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克服困难,5年捡到各类陨石600余块,成为中国首位女“陨石猎人”;她为了科普陨石知识,自费创办陨石文化科普馆……她就是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馆长——杨可欣。
初次手捧“星星”
1990年,杨可欣出生在贵州省印江自治县。她特别喜欢在夜幕降临后拉着爷爷的手到室外仰望繁星,偶尔天上出现漂亮的流星雨,爷爷便俯身笑着让她许个愿望。她特别想知道星星长什么样子,幻想着哪天自己拥有一颗天上的星星。
杨可欣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2012年单位派她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做煤矿电器设备代表。哈密市南邻罗布泊,煤矿大部分在戈壁滩上。她经常去戈壁滩,发现很多人去戈壁滩捡石头,休息日她也加入到捡石头队伍中,很快结识一些石友。
杨可欣经常和石友观赏各自捡到的石头。一天,一位石友在微信群里说:“我有一块陨石,已通过专家检测和确定。”杨可欣惊讶地说:“陨石?就是天上的星星啊?”石友说:“是啊。”杨可欣兴奋地说:“能不能带过来给我看看?”石友说:“可以。”
几天后,石友把陨石放到杨可欣手中,杨可欣激动地捧着“星星”,觉得非常神奇,抬头看着石友说:“你在哪里捡到的?能不能带我去捡?”石友看着文静优雅的杨可欣说:“捡陨石又叫猎陨,猎陨者称为‘陨石猎人’。猎陨非常艰苦,我们现在还没有女‘陨石猎人’,你放弃这个想法吧。”杨可欣坚定地说:“你带我去一次就可以看到我的表现了。”石友笑着答应了。
杨可欣很快开始了猎陨之旅。她为了在野外快速辨认出陨石,四处查资料学习陨石知识,得知陨石是宇宙流星或尘碎块在天体中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穿过大气层向地球表面高速坠落,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燃烧爆炸并不断挥发,未燃尽部分散落在地球上的一种物质,多为黑色,具有熔壳、气印和龟裂纹等特征。70%的陨石掉入海中,30%落在陆地。沙漠气候干燥,陨石落下后容易保存,是最佳寻找地。陨石带着不同的宇宙密码,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可通过陨石更深入认识太阳系的物质起源、组成和演化。她看到陨石具有科研和收藏价值,更下决心拥有自己的“星星”。
2012年10月,石友联系杨可欣去戈壁滩捡陨石,组成4人团队,他们带着水、食物和帐篷,周末凌晨四点出发,驱车去300公里外的阿拉塔格山陨石散落带。
越野车行进戈壁滩后,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映照戈壁滩,美轮美奂。杨可欣和队友下车拍照,沉浸在这意外收获中。再次前行,远远看见黄羊,都觉得是好兆头。
车行5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杨可欣和队友根据陨石坠落时形成的几十公里散落带,4人拉开一定距离,向同方向地毯式寻找,以免走散。杨可欣边走边找。一小时后,汗水浸透她的衣裤,她努力跟上男队友的步伐。午餐时,大家聚在一起,都没收获,从下午找到黄昏,依然两手空空。大家都觉得位置有问题,看地图分析问题,到底哪里更容易发现和捡到陨石。
第二天,他们换了个地点,继续寻找陨石。1小时后,3位男士接连捡到陨石,只有杨可欣没捡到,她特别沮丧,低头默默找。突然,她发现一颗特别完整漂亮的小陨石,兴奋得又蹦又跳,仔细为陨石拍照,做坐标记录。
杨可欣“摘”到人生的第一颗“星星”,虽然只有20克,却让她萌生了成为女“陨石猎人”的梦想,坚定了猎陨的决心。
中国首位“追星星的女人”
11月,杨可欣和3位队友开车去青海的一处戈壁滩,安排当天返回。车开进戈壁滩,地貌特别复杂,各种沟壑、沙梁子。进去是下坡比较顺利,可是返回时,车的四驱没有了,司机加大油门冲了几次都没上坡。他们离公路将近100公里,手机没信号,无法求援。大家用了许多方法,车一直罢工。他们精疲力竭,又渴又饿,却发现水和食物都没了。夜幕降临,大家在戈壁滩过夜,夜里寒风刺骨,他们只好跑步取暖。边跑边听四周的声音,怕狼攻击他们,都整夜未眠。天蒙蒙亮,又开始自救,幸好司机有丰富的野外驾驶经验,采用各种办法,终于脱离险境。回去后,他们总结教训,发展更多队友出去猎陨,不再单车出发。
不久后,杨可欣和队友利用休息日,再次去戈壁滩猎陨。她和队友连续捡陨石3天,都有收获。太阳快落下时,大家决定开车回家。杨可欣和队友向车的方向走,走着走着,她看见斜坡下一个黑黑的石头,非常像陨石,便向石头走去。3个队友没发现她走向石头,分别上了2辆车。
杨可欣听见车子启动的声音,转身向坡上跑,不停地大喊,可车上的队友没有听见她呼喊。她跑上坡,看车开走,拼尽全身力气狂奔追赶,拼命喊,眼看着车消失得无踪影。她顺着车辙印向前走,天黑下来,觉得死神向她靠近,她想到戈壁滩上因迷路、遗失、车辆故障等困在无人区而死去的人,想到自己才22岁,心里不甘。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车辙,借着微弱的光,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赶,她害怕沙尘暴突然袭击,迷路死在无人区,又担心手机没电。她身上没有水和食物,也没有防身工具,惧怕黄羊、野骆驼、狐狸、狼等动物把她看成美食,跑来攻击她……她体力不支,却不敢停下脚步,怕停下休息时,体温被戈壁滩寒冷的夜风吸走。她走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听到远方传来车行的声音。当她远远看到车灯时,心里燃起希望,挥起手,用沙哑的声音拼命喊着向车跑。
车在杨可欣眼前停下,队友们高喊着跳下车,都为自己当时的疏忽而后怕。队友们带着歉意说:“我们回去时,前面车上的人觉得你在后面车上,后面车上的人以为你在前面车上,停车检查车况时才发现你没上车,怕你出意外,立刻顺着车辙返回找你。”杨可欣看着队友们百感交集,深深感受到真挚的情谊,由衷地感谢他们。
杨可欣并没有因为这些艰难,而放弃猎陨,她总结了遇险的深刻教训,决定以后要和队友配上对讲机,用GPS定位仪和卫星电话等装备,保证安全。
杨可欣继续利用周末、节假日和队友去野外猎陨。因为外出经验多了,防护做得也更到位,应对能力不断提高,遇到强沙尘暴,就躲进车里等待,陷车时,大家一起想办法推出去。天气炎热,他们就躲在公路隧道下面,等外面的温度下降后再出去猎陨。好多次,他们遇到一周找不到一颗陨石空手而归的情况,但他们调整心态,都不懊恼。天气晴好时,大家就仔露天塔起锅灶烤肉,做新疆大盘鸡和抓饭等。杨可欣在猎陨中学会做多种新疆美食,她觉得猎陨生活丰富多彩,回味无穷。
2017年初,杨可欣工作单位撤销了新疆哈密办事处,她得离开哈密了。5年的时间,她和队友去新疆罗布泊、甘肃和青海等地戈壁滩猎陨数百次,行走10万多公里,捡到各类陨石600多块,近400公斤,成为中国首位“追星星的女人”。杨可欣说:“陨石让我变得坚强豁达,使我结识很多陨石爱好者,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和人生。”
开办陨石文化科普馆
生活中的杨可欣爱好广泛,喜欢书法、读书和音乐等,她工作后买了古筝和琵琶,上网搜讲座自学。闲暇时,她会穿汉服弹上一曲,十分惬意。和她猎陨时的女汉子形象完全不同。
成为“陨石猎人”后,杨可欣为了深入学习陨石知识,主动和陨石专家联系,结识了中科院地化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李世杰博士,进一步了解陨石的科学价值。她每次捡到品种不同的陨石,赶紧联系中科院地化所,把有研究价值的陨石无偿捐献给国内陨石研究机构。
杨可欣回到贵州,把600多块陨石全部带回家。她没出售陨石购豪宅,买跑车,穿金戴银享受“富婆”生活。她思考自己冒险猎陨的真正意义。想着国内大众对陨石比较陌生,导致大量陨石不被发现和重视,影响了与陨石相关的科学研究进程。她想让更多人亲身接触、了解陨石,增加孩子们对外太空的兴趣和爱好,萌生科学研究的想法,和朋友们商量创建一个陨石文化科普馆。
杨可欣辞去工作,考虑中科院地化所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选在贵阳市左藏三库古玩城,成立西南地区首家陨石文化科普馆。她拿出所有积蓄并借资投入到陨石科普馆中,在科普馆正中设计一个“罗布泊陨石散落带示意沙盘”,沙盘中的大部分材料专从新疆运来,力求展示真实的发现场景和地貌环境。她精选出亲手捡到的橄榄陨石、土牙陨石等不同种类的陨石藏品300多块,附上名称、发现时间和坐标等。中科院地化所非常支持她,和她一起合作成立陨石专业委员会,将陨石文化科普馆设为中科院地化所研究生陨石标本实习基地,聘请她为研究生户外指导员。她坚持每年带研究生和老师到野外实践科考。李世杰博士把一些珍贵的陨石标本放到科普馆展出,更加丰富了科普馆的内容。
2017年6月,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正式开馆,全天候对外免费开放。杨可欣聘请2位专职讲解员和3位兼职讲解员,负责对馆内参观团和每位参观者接待讲解陨石知识。她经常邀请陨石专家为学生和陨石爱好者做科普讲座,举办公益活动。她还会带学生们去中科院地化所,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和科学家工作的场所,使用的仪器,体会科学研究的氛围。她常到学校为学生科普陨石知识,分享猎陨的快乐和辛苦,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可是,杨可欣开办的陨石文化科普馆是非经营性盈利场馆,馆内不能进行买卖交易,她每年要支付馆内人员开支,房租、水电和各种活动经费等30万元左右,加上自己的日常花销,压力非常大。她捡到一个30多斤重的陨石,朋友出价200万,她没舍得卖,一直作“镇馆之宝”。她不想出售陨石解决开销,以免展品减少萎缩,影响了科普馆的规模与发展。
杨可欣想到用陨石做首饰和饰品缓解困境,考虑到陨石具有放射性,她特意咨询了陨石专家。他们的建议是,陨石的放射性来源于宇宙射线和放射性元素,宇宙射线在宇宙中经历了无数次半衰期,且衰变速度非常快,放射性可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放心佩戴把玩和收藏。
杨可欣四处寻找货源,联系生产厂家,她发现国内适合加工饰品的陨石比较少,便接洽采购国外稳定性和内部登纹比较好看的陨石,确保饰品的美观和纯度。通过抖音、互联网和快手直播销售,来维持科普馆的开销。家人和朋友看她每日辛苦操劳,劝她闭馆。她摇头,一直努力坚持。
杨可欣自费开办陨石文化科普馆,已对外免费开放4年,为孩子们、陨石爱好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做陨石科普数百次。不久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上,杨可欣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测控系统总设计师李海涛,进行一次与宇宙和陨石相关的视频连线交流对话。李海涛高度赞赏杨可欣为陨石科普工作做出的努力,他说:“举办一场科普活动,能让其中一个人从此改变了他的理想,投身到航天事业,那都是值得的。”
杨可欣非常感谢猎陨团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企业家为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投入力量,提供场地和资金帮助,与她共同将陨石科普做得更好。谈到未来,杨可欣表示正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陨石科普馆规模,邀请更多国内外陨石专家来举办陨石科普活动。